一、项目简介
德国的高等教育在全球享有盛名,高等学校有400多所,位列欧洲之首,各类大学专业设置广泛,绝大部分高校实行免学费政策。至今已经培养出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的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强大的科研力量,优秀的师资和优越的学习环境。各大院校享有良好的声誉,所颁发的文凭不仅国际公认,也是含金量高达的。因此,如果你拥有了一个德国大学的学位,也就意味着为你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发展开启了机遇之门。
电子科技大学德国硕士留学预备教育项目是涵盖了亚琛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德累德斯顿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锡根大学、波恩大学、哥廷根大学、纽伦堡大学、莱比锡大学、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等100多所德国综合公立大学申请的留学预备教育项目。
德国大学提供了约16000个专业学科学习(其中1000多个是国际课程),几乎涵盖了所有专业,包括:汽车、机械、计算机、电子、通信、企业管理、金融、经济、工业设计、音乐、艺术、建筑、传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专业选择。
选择在德国留学,意味着学生选择了一个治安良好的社会环境,并能享受到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各种福利。如:享受免费医疗服务,在大学学习期间每周从事20小时以下的兼职工作,假期课全日兼职工作,并且收入均免税。毕业后可获得18个月工作签证,工作三年或纳税五年以上可申请德国长居。
二、德国硕士留学预备教育项目流程:
参加电子科大德语预备课程学习-----参加德国大学校方来华面试或参加APS审核-----面试通过或APS审核通过,获取大学录取,办理签证赴德学习。
三、德国硕士留学预备教育项目招生录取条件:
硕士课程:中国大学四年制本科毕业生,或即将毕业的大三,大四在读生,大学期间算术平均成绩在75分或80分以上。
注意:申请德国大学英文授课的国际课程学生,大学期间成绩均分请保持在80分或85分以上, 同时雅思成绩要求6分或者6.5分。
德国留学常见问题介绍
1、德国的高等教育概况:
截止到目前,几乎所有的德国高校几乎都已经使用学士(Bachelor)和硕士(Master)这 一全新的二级学位体系取代了传统的5年制本硕连读(Diplom),新的体制促进了大学教育尽量去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那些将来不想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可以攻读学士学位。学生获得学士学位后,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德国大学本科学制一般是三年,个别专业本科学制四年,硕士学制一般是两年,本科阶段,学生需完成的学位约在180-240个学分之间,硕士阶段学生需要完成60-120个学分。学生若以优异成绩完成硕士学位,可以申请博士学位,学士学位获得者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获准攻读博士学位,前提是要通过特殊程序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学生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时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大概在2--5年之间。
2、德国大学有名次排列吗?
德国大学没有排名,也没有普通大学与重点大学之分,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专业设置上有自己的强项,学生依专业优势选择即可。
3、德国大学收学费吗?
德国大学绝大部分是由国家拨款资助的公立大学,这些大学一般不收取或仅收取很低的学费,目前收费的联邦州仅有三个,即下萨克森州,巴伐利亚州(这两个州收取500欧元/学期的学费)和巴登符腾堡州,目前收取1500欧元/学期的学费),剩下的联邦州不收取任何学费。
4、德国大学的录取标准是什么?
A: 学生大学期间的平均分。B:学生的外语水平(英语或德语)。
5、如何理解德国大学的“名额限制”专业?
在德国,有些专业的申请者已经超过学习位置名额,因此需要实行所谓的“名额限制”
全国性限制专业有:医学,药学,牙医学,兽医学 地区性限制专业有:心理学,生物学,法学,建筑学,食品化工,经济学,企业管理,营养学等。
6、德国有多少大学开设有英文授课的国际课程?
德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英文授课的国际课程,目前约有1000多个此类课程,该类课程要求申请者提供托福80-92分以上的成绩或者雅思6.0-6.5分以上的专业,个别专业还要求学生有德语基础知识(200-400学时)。
7、中国学生申请哪些专业较多?
工程类40%,法律,经济及社科类22%,数学,自然科学19%,语言,文化,体育类11%,艺术类4%,其他专业(农学,医学,林业,兽医等)占4%
8、在德国留学一年的生活花费大概在多少?
根据学生就读的大学所在城市不同,赴德留学一年的生活费大概在5--7万人民币。
9、在德国,大学生是否允许打工?
在大学正式注册的大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合法打工,打工时间不得超过120个全天或240个半天。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外交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金融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丨华东
济南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艺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山东财经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丨北京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四川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大连外国语大学
东北大学
汕头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交通学院
南昌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大连大学
南京传媒学院
福州大学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闽南师范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
中山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苏州大学
温州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北京开放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